中级经济师考什么内容

2025-09-11
7


中级经济师考什么内容?全面解析考试科目与备考要点

中级经济师作为我国重要的职称之一,属于经济师类别,对于想要提升职业资质和实现职场发展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。中级经济师考什么内容?本文将从考试科目、报考条件、专业选择以及备考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,帮助考生全面了解中级经济师考试。

中级经济师考试简介

中级经济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,由国家统一组织、统一大纲、统一试题、统一评分标准。考试每年一般举行一次,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中国人事考试网(www.cpta.com.cn)进行报名。2026年考试预计8月开始报名,11月举行全国统一考试。

中级经济师报名条件

报名中级经济师考试需满足相应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:

  1. 高中或中专学历,取得经济系列初级职称,从事相关工作满10年;
  2. 大专学历,从事相关工作满6年;
  3. 本科或学士学位,从事相关工作满4年;
  4. 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,从事相关工作满2年;
  5. 硕士学位,从事相关工作满1年;
  6. 博士学位,直接符合报考条件。

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

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分为两类:《经济基础知识》和《专业知识与实务》。

  • 《经济基础知识》为所有专业考生必考科目,涵盖宏观经济、微观经济、经济法等基础内容;
  • 《专业知识与实务》则根据考生选择的专业方向进行考查,专业方向包括金融、人力资源管理、财政税收、工商管理、建筑与房地产经济、保险、农业经济、旅游经济、运输经济、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,考生需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其中一项。

考试题型与形式

中级经济师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题形式,包括单项选择题、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。近年来考试采用机考模式,通过率整体在10%至15%之间,但不同专业的通过率差异较大。人力资源管理约为37%,工商管理约为25%,金融专业约为16%,其他专业通过率相对较低。

专业选择建议

  1. 零基础考生: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试内容较易理解,与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,是零基础考生的首选。
  2. 职称或职业发展:建议结合大学专业或岗位实际选择专业,提高考试通过率和职业应用价值。
  3. 热门专业:人力资源管理、金融、工商管理报考人数较多,资料丰富,备考相对容易;
  4. 专业性强的专业:建筑与房地产、财政税收、农业经济、知识产权,考试内容专业性较强,需要系统备考;
  5. 冷门专业:旅游、保险、运输经济辅导资料有限,备考难度较大。

考试评分标准与证书获取

中级经济师考试实行固定合格标准,每科目满分140分,合格标准为60%,即84分。考试成绩实行两年滚动管理,考生需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,方可取得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。

中级经济师备考策略

合理安排备考计划是通过考试的关键。考生应:

  • 充分理解《经济基础知识》基础理论;
  • 针对所选专业系统学习《专业知识与实务》;
  • 结合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,提高答题速度与准确率;
  • 根据自身基础选择适合的辅导资料,针对弱项重点突破。

通过科学备考和专业选择,中级经济师考试不仅是职业发展的加分利器,也能为未来职业晋升和待遇提升提供有力支撑。掌握考试内容和备考要点,是顺利通过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关键。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