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级经济师考试一共有几个专业?哪几个含金量高?
6中级经济师考试共有10个专业,含金量较高的专业聚焦建筑与房地产经济、财政税收、农业经济、知识产权等领域
中级经济师是我国职称之一,属于经济师类别。要取得“中级经济师”职称,需要参加“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”。中级经济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,由全国统一组织、统一大纲、统一试题、统一评分标准。2026年报名通常在8月左右开始,11月举行全国统一考试,考生须在规定报考时间内在中国人事考试网进行报名。
中级经济师考试的专业数量与结构
中级经济师考试设置十个专业,覆盖金融、人力资源管理、财政税收、工商管理、建筑与房地产经济、保险、农业经济、旅游经济、运输经济、知识产权等领域。考生可依据自身学历、工作经历和职业定位,选取一个专业进行深入备考。全国统一题型与评分标准确保不同地区考生在同一标准下竞争,考试科目包括经济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与实务两部分。
高含金量专业的判断标准
在十个专业中,建筑与房地产经济、财政税收、农业经济、知识产权被普遍认为专业性较强,因此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职业价值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金融、工商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,因与日常工作联系紧密、资料相对充足,备考时的理解与应用也更具实操性,吸引不少考生将其视为入门与提升并重的选择。
哪些专业对考生更友好,哪些更具挑战性
往年报考数据表明,金融、工商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三大专业的报考人数较多,市场资料丰富,零基础起点也较易上手,因此被认为更友好、门槛相对较低。相对而言,建筑与房地产经济、财政税收、农业经济、知识产权等专业因专业性较强、知识点广而深,备考难度相对较高,需投入更多时间进行系统性整理与实务训练。
考试难度与通过率的现状
自实行机考以来,中级经济师的总体通过率大致在10%至15%之间。不同专业之间存在差异: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通过率约为37%,工商管理约25%,金融约16%,其余专业多处于个位数的水平。这些数据体现出专业差异带来的挑战,以及高难度科目对整体通过率的显著影响。
考试科目与合格标准
考试科目包括《经济基础知识》和《专业知识与实务》两科,题型均为客观题,覆盖单项选择、多项选择以及案例分析。《经济基础知识》与《专业知识与实务》两科的合格标准均为试卷满分的60%,中级经济师总分为140分,合格线为84分。成绩采用两年滚动管理,考生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,方可取得资格证书。
报名时间与备考建议
报名通常在规定时间内完成,2026年预计8月起开始报名,11月举行全国统一考试。为提高通过概率,考生应结合自身专业背景选择考试科目,系统梳理《经济基础知识》基础理论,同时加强对《专业知识与实务》各专业的实务应用训练,通过历年真题与官方大纲进行针对性备考,避免泛泛而学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