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财务会计】税务师第十章高频考点: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

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
(一)概念
固定资产后续支出,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、修理费用等。
(二)基本原则
1.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,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,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(不是账面原值)扣除;
2.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,应当计入当期损益。
(三)具体情形
1.资本化的后续支出
(1)处理原则
①企业将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,应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、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,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,并停止计提折旧。(转账面)
②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,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,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,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(不是账面原值)扣除。(扣替换)
③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,通过“在建工程”科目核算。(新投入)
④待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,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,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、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。(预定之后可转固)
(2)账务处理
①转入在建工程(转账面)
借:在建工程(账面价值)
累计折旧
固定资产减值准备
贷:固定资产
②发生资本化支出(新投入)
借:在建工程
应交税费——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额)
贷:银行存款等
③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(扣替换)
借:银行存款(变价收入)
营业外支出(净损失)
贷:在建工程
提示:变价收入与新资产的入账价值没有关系。
④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(预定之后可转固)
借:固定资产
贷:在建工程
区别:固定资产处置 4 步走